最新资讯
【屋面拾贝】中国古建筑…
作为中国古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斗拱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可称是中...
【建筑欣赏】世上最复杂…
让我们换一个视角,以透视的眼光来一一欣赏,那些最复杂却也最美的建筑。...
【屋面拾贝】轻盈灵动的…
飞檐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结构的特色之一。屋顶的曲线,向上微翘的飞檐,使...

2015-03-23 13:30【屋面拾贝】也谈“匠人精神”

低调执着于口碑  潜心经营于品质

  春节期间,国人去日本抢购马桶盖的消息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先进智能的马桶盖得到赴日旅游的中国游客青睐,甚至由此引发对“中国制造”的反思。

  众所周知,支撑日本制造走向领先的原动力即是“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无外乎三点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

  三个词,十二个字,却苛刻得令人敬畏 —— 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诱惑,克服得困难,数十年如一日,全心全力做一件没有尽头的事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匠心独运”,用“匠心”来形容做事的高妙境界。而中国人最为推崇的匠之鼻祖就是鲁班。可见,中国自古还是有“技进乎道”的文化源流的。

  然而,独尊儒术的中国文化把劳动分出了贵贱和上下,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又使人类拥有技能的有效期快速缩短,这都使得人们坚守和潜心某一职业技能劳动显得更加不易。

  这看上去是匠人的缺失,却主要还是因为匠人精神的流失。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无疑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人们都在认定创新将带给我们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但凡那些走在前列的公司、广受大众喜爱的产品、被蜂涌追捧的行业,都是以创新做了骨架,以创新做了魂魄,或以创新做了包装。

  只是,就像任何一个原点都会画出无数条直线一样,任何一个概念也都会引发千种不同认识。创新带给这个社会无与伦比的发展与进步之后,也有一种浮躁顺势而生。人们赞美创新,欣赏变革,往往就忽视了专注与坚持,执着、毅力缓慢地在人们的头脑中、言语里淡出。人们不断扬弃,追求灵活多变,持久、稳定在日渐式微,浮躁、欲望逐渐走向前台。

  匠人,是人们谈论创新最愿意比照的概念。培训师们在培训创新时,往往会说,匠人与大师之间的区别就是创新,匠人是对一件事物最执着的钻研与重复,大师是对一件事物的超越与改变。匠人匠气因此逐渐成为贬义之词,匠人与创新似乎隔了十万八千里。

  日籍华人建筑及艺术评论家方振宁,在博文《中国建筑界是不是缺少韩寒?》中,写过这么一段关于建筑的话:

  “中国建筑的根本问题不是丑与美的问题,而我们没有衡量丑和美的标准,和不知道什么是丑与美,因为我们对基础和基本层面总是从来就没有兴趣”。

  这段话是让人深思的。

  什么是当代建筑的“基本问题”?基本,即基本条件(是建筑中的主体在这里面所发生的行为、所需要的体验、在不同事件的语境下所发生的不同的心理变化、以及对于不同地区人群所持有的不同的价值观的研究)。这些是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对建筑技术性和形式性研究,而必须上升到对于研究营造空间所依循的中国文化,去研究儒学(功能的安排,空间的等级序列等等),道教(造园的诗意),禅宗…… 这些都是建筑创作出现之前所必须要的一个相当庞大的中间层。

  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发展史,正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我们并不缺少这样的“中间层”:能够把自身的创作纳入到一个本民族特有的共同的心理之中,并在这个基础之上产生的自己对于本民族建筑的一个审美和评判标准的文化精粹。

  而当下我们所生活和面对的空间,恰恰是摒弃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城市里充斥着钢筋混凝土这类硬邦邦的西方现代建筑。这种“毫无原则地模仿”的山寨做法导致人们越发觉得,在这样的建筑中我们没有幸福指数,取而代之的是人们为了赋予家庭一个固定的形式,将家人固定在一个美其名曰为“公寓”的坚硬容器里。

  正如方老师所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大国,它比其它领域首先超美。但现代中国并没有多少称得起有文化品味和质量的房子。中国设计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前卫,不是与国际接轨,而是缺少对基本问题的研究,对基本假设的质问。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传统的转译家和传播者,也都是传统的守护人与践行者,探索对于文化传承与发展之路。保留文化初始的根。吾心安处是吾乡,回归传统需要从心出发。

  中国制造想要升级成中国创造,质量和创新两者缺一不可。

  如同我们的企业精神所要表达的:品质筑企业、诚信铸品牌、创新助发展

  匠人精神与企业家精神的诚信、担当、创新和坚持,都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匠人精神不仅仅可以帮助企业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且是企业传承的重要基因。

  匠人,在造物,也在造心。我手造我心,不管多久,我们绝不畏难,矢志不渝。

 
上一篇:【屋面拾贝】中国古建筑坡屋面--专题系列一
下一篇:【屋面拾贝】中国古建筑坡屋面--专题系列二